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中发挥人大代表作用
雷池乡地处圩区,辖区内分别有东兴圩、合成圩、后河圩、西联圩,堤坝长40公里,电排站5座,小涵闸近千座,主干渠70多公里。为保障全乡5万多人的生产生活安全,水利设施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近些年来,由于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兴修水利的重担压在政府身上,建设任务重,缺少资金,实施困难成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最大障碍。为切实解决这一问题,雷池乡人大充分调动人大代表的积极性,发挥人大代表作用,为政府出谋划策,促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走上有序、健康的轨道。
勤调研,了解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现状
身在圩区,水利是命脉。该乡人大始终把视察调研农村水利作为重要内容,通过实地察看、走访群众、座谈交流等不同形式,全面深入地了解全乡水利建设现状。每年,乡人大都把调研水利工作列入年度计划,全年不少于2次;平时,还根据工作需要不定期召集驻乡各级人大代表参与农田基本建设调研。田间地头、堤坝上、沟渠边、闸站里都能看到人大代表的身影,对人大代表来说,这是当好人大代表的必修课。现在一提到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人大代表们都能娓娓道来,哪里是主干渠、哪一条沟渠急需清淤,哪一座闸站出现病险,他们都心中有数。
提建议,理清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思路
通过不断的学习和走访调研,在掌握水利现状、面临形势等各方面情况后,代表们纷纷建言献策。雷池乡水利兴修战线长、任务重,但农村劳动力投入不足,乡村财力无力承担巨额投入,全面铺开是根本不可能的。代表们也认为,根据当前形势,只能依靠“一事一议”和上级部门项目支持,整合资金,分区域、分步实施。首先出台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规划,优先疏通主干道、优先建设总闸站、优先加固病险堤坝,确保旱能抗、涝能排;其次广泛动员老百姓积极参与,逐步对支沟、毛沟进行清淤,对小型涵闸给予维修等等。这样做到重点突出、分清轻重缓急、配套同步跟进,才能更好地发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作用,更好地将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才能真正将好事做好。在乡人代会上,代表们的意见形成了一份份建议,为乡政府加强水利工作理清了思路,指明了努力方向。
常监督,发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作用
近几年来,在人大代表的积极参与和乡村两级的努力下,雷池乡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卓有成效,干渠清淤已完成48公里,支渠、毛沟等清淤已完成60%,病险堤坝加固完成4.8公里, 5座电排站基本完成技改,总装机达7800瓦,累计总投资7200万元,通过这些工程的实施,雷池乡总体抗旱排涝能力大为提升,农业生产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在这些工程建设启动实施过程中,离不开人大代表的努力,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他们仍然没有闲着,有的亲自参与建设,有的作为工程质量监督人员活跃在现场。向阳河清淤是东兴圩内群众多年的夙愿,但苦于资金不足,一直不能贯通。市人大代表孔德结主动提出垫资清淤河道,乡政府将河堤可用范围承包给其发展生态农业,这为解决水利建设资金瓶颈和加强河道管护工作探索了一条新路子。在他的努力下,向阳河4100米清淤工程顺利推进。今年已完工的重点工程总干渠清淤工程全长3400米,土方量11万元,总投资180万元。由于施工环境复杂,工程量大,给施工带来一定难度,如何确保施工质量?为此,乡人大组织人大代表全程参与,从工程项目论证、制定施工方案到监督工程质量,都凝聚了人大代表的汗水。工地上,老百姓也像看西洋景似地表现出了极大地关注,已50多岁的村民王昌满介绍说:“这条河是我小时候用人工开挖的,到现在也有30多年了,没想到现在政府这么好,不用我们自己出钱出力就把这里疏通了”。
作为农业大乡,雷池乡的各级人大代表来自农村或直接从事农业人数较多,他们代表农民群体,与农业农村工作息息相关。只要多倾听他们的声音,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引导他们参与到农村基层工作中来,发挥他们的作用,对 “三农”工作来说是一股强大的支持力量,值得肯定。